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。
子成己到16岁。
他离开了家乡,开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。
当然在这之前,他己经完成了身体前主人的大部分愿望,除了事业有成,让父母好好生活之外。
学习名列前茅,数理化史,天赋异禀,独占鳌头,同龄人当中罕见敌手。
天赋异禀,不是修炼天才,最后却成为阻挡齐天大圣与天庭的十万天兵,而是我本就是齐天大圣,本性自足,善良求实,同年我也是那白衣少年,轻狂,放荡不羁。
不求世人皆知,知我者,解我何狂,不知我者,解我何妨?
我本就年少,不追求自在,难道要做笼子里鸟,喜欢自由,却在笼子里,本就是山间池潭的鱼儿,却偏偏被人装在水晶缸里。
我要自由,要大自在,身体在法无禁忌里自由,在精神世界里无拘无束。
正所谓独立之人格,自由之精神。
在踏上修行路的开始,就注定与众不同。
与众不同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行为另类,思想不似寻常的人。
普通人的思维,见识,经验都有固化,这是阶级影响的原因。
我们不能要求别人打破枷锁去看世界,我们只能不能特定的习惯影响我们。
一个修行人,一定是读过很多书,经历过低谷期,思考过人生的意义、死亡,凝视过心中的道德,聆听过心灵的呐喊,嘲笑过愚蠢的自己,静静一个人于星空之下,一切俱望的观测星空。
他们和普通人一样,该干嘛干嘛,但是他们只专注于当下的每分每秒,他们就只为生,正所谓,不在酒色财气中,不是神仙也是闲。
饥来吃饭,困来眠,天地一炉我为丹。
那年,你在南诏国漫游,看苍山雪,赏洱海月,吹下关风,观上关花。
来到这里是为寻找仙迹。
具佛历记载,当年佛陀迦叶尊者曾在鸡足山坐化,凡到鸡足山,也可以见迦叶尊者。
你为了寻得完整的修行机缘,所以前来观道。
特此之前,你还看了一些佛教经书,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
舍利子!
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受、想、行、识,亦复如是。
舍利子!
是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
是故,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;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无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;无眼界,乃至无意识界;无无明亦无无明尽,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;无苦、集、灭、道;无智,亦无得。
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心无挂碍;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,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
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“故知般若波罗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无上咒,是无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,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。”
即说咒曰:“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僧莎诃”。
虽的经文,也曾诵读,却未有所悟。
后面放空自己,再诚心送经,有所悟。
此经文虽未言明道,但得道法门确实上乘,非大智慧之人不可习得,此乃愚者所见。
全卷经文,都在言,观自在。
观什么?
自在。
自为何?
目上一点,在哪里?
不在身外,不在身内。
只在太极两重天地根。
吕祖言:无事更寻谁?
动静知祖宗。
同年夏天,在苍山脚下,三塔寺内,遇一青衫客,说的是明明大道,辨的是人心深渊,论的是道与德之所属。
而子成不过是旁边聆听论道之少年。
一心为求长生,也就静坐于边上,与上一世所悟之道进行论证。
青衫客与僧尼论道结束后,你依旧坐在一旁,未曾离开。
青衫客这时候注意到你,想你唤道:“小伙子,我看你有所悟,不知悟到了什么?”
子成曰:“不曾悟到什么,只是觉得颇有道理,在我看来大道,简单明了,正如前辈所言,人不远道,则到不远人。
与其一心求道,不如一心向道,虽一字之差,却是自然与后天意识的差距。
当然向之一字若用心而束缚自己者,与求道并无差别。”
青衫客点点头,笑了笑,道:“小伙子,悟性不错,可愿随我修行。”
子成一喜,却也思量一番后道:“多谢前辈抬爱晚辈,晚辈红尘未了,且自知心高气傲,暂时不愿,希望前辈谅解,相信有缘终会再见”。
青衫客还是一脸笑容,道:“己是自知,还是蒙而未判,待他日明心之时,终有再见之境”。
天地未分,鸿蒙未判之前,混沌无极,此为大道。
自人身而言,喜怒哀乐未生之前,念未起,识未覆之前,可见大道。
小说《长生秘语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